据《环球时报》报道,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总统特朗普已正式指示五角大楼为重振美国军队做好准备,其最终目的并非发动战争,而是为了防止与主要竞争对手爆发军事冲突。
赫格塞思强调,美国不会主动寻求冲突。
然后开始甩锅,声称由于拜登政府的软弱和犹豫,导致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,这是美国领导力缺失的结果。
赫格塞思的发言,从内容来看依旧保留了特朗普政府一贯的“和平”立场,但言语中避免冲突、主动防御、重振军力的表述,透露出一种刻意的收敛。
这并不是美方惯常的战略吓阻表态,而是试图既不刺激中国,也不传递过于软弱的信号。
对比此前美军在类似场合的强势用词,这番表态显得极为克制。
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
就在阅兵前一天,也就是9月2日,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凯文·施奈德在对外发言时与赫格塞思完全不同。
他当时公开表示,中国的军事阅兵不能对美军形成任何实质性威慑,我们不会被吓倒(We will not be deterred)。
他还声称,美军正在发展自己的第六代隐身战机F-47和隐身轰炸机B-21,完全可以在对抗中国方面保持技术与部署的优势。
他直接点名中国展示的无人机、高超音速武器和远程导弹系统虽然外观先进,但无法动摇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控制力。
这种高调放话,意图在降低阅兵式的效果。
但谁也没想到,阅兵后,美国军方与白宫在对华表态上迅速降调,不再强调所谓战略优势或区域主导地位,转而强调不主动寻求冲突。
而甩锅拜登的操作,本质上是承认了美国的衰落,尤其是在军事和战略层面。
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凯文·施奈德
由此可以看出,中国这次阅兵的效果立竿见影,不仅展示了硬实力,更打破了美军的话语主导权和战略想象空间。
历次阅兵中,从武器种类到部署节奏,中国往往保持克制,着重突出防御性姿态;而这次则彻底不同,除了规模空前、系统全面,更关键的是技术密度与战略导向性双重突破。
比如,惊雷-1空射弹道导弹首次公开亮相,标志着中国空基核力量真正具备全球打击能力;
东风-61洲际导弹则打破此前型号空档,象征中国新一代陆基核打击力量已成体系;
惊雷-3潜射导弹则意味着从水下任何方向都能打击美国本土。
更不用说搭配展示的红旗-29反导系统、猎鹰-1激光武器,以及整套无人僚机,这不是炫技,而是体系级军力跃迁的全面展现。
尤其令人震撼的是,这些武器中很多都未在事前被美军情报系统提前侦测或准确识别,造成了极大的情报落差和技术错位,让美国不得不在事后通过语气软化来平衡国内外观感。
原本想靠提前放话来压中国声势,结果反被现实打脸。
中美博弈
当然,美国并不是第一次面对中国军力的快速成长,这次的震慑之所以格外奏效,是因为它打破了美军原有的节奏感和自我认知。
美军一向视自己为全球压制型力量,无论是常规作战还是核威慑,都习惯于占据优势地位、掌握信息主导和节奏控制。
然而这次,中国不仅用实际装备击穿了硬实力的想象壁垒,还让美国从预测者变成了被动观测者。
一旦在节奏上失去先手,情绪上就更难保持强硬。
这也是为何防长赫格塞思选择在阅兵后强调避免冲突——就是清楚地意识到:如果继续激进强硬,犯错成本会直线上升。
当前的美国已不像十年前那样战略资源充足,欧洲战线吃紧、盟友动摇,而中国在军工体系、指挥链条、战略规划等方面已展现出压倒性的动能。
此时如果内部鹰派仍然幻想通过强硬来逼迫中国让步,无异于自掘坟墓。
股票配资专业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